SERVICE PHONE
363050.com发布时间:2025-11-13 20:30:54 点击量:
渝超,重庆城市足球联赛,渝超赛程,渝超直播,渝超积分榜,渝超球队/渝超(重庆城市足球联赛)为重庆足球迷带来最新赛程、比分、积分榜、球队信息及直播入口,精彩赛事一网打尽。園區興則產業興,園區強則經濟強。去年10月24日,成都市進一步明確“抓經濟必須抓園區”,提出開展“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加快把園區建設成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
一年來,成都市民政局通過政策引領、機制創新與平台搭建,推動社會組織深度融入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以及“立園滿園”,在產業園區內奏響了一曲政府引導、社會協同、企業受益的高質量發展“協奏曲”。截至2025年10月底,市本級22家社會組織引育鏈主企業25家,引進和投資項目資金達4.8億元,新增會員企業243家,推動採購簽約金額超10.4億元,搭建產業對接平台26個,促成跨區域合作68項。如今,一組組亮眼數據、一個個生動場景,彰顯著社會組織在賦能產業升級中的蓬勃活力。
“社會組織不是旁觀者,而是‘立園滿園’的共建者、協同者、服務者。”今年3月20日,在“拼經濟 搞建設”成渝行業協會商會服務園區高質量發展活動現場,成都市民政局負責人的話擲地有聲。
當天,成都市民政局發布《2025年成都市社會組織助力產業園區“立園滿園”專項行動方案》,標志著社會組織服務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全面落地。據了解,該方案明確提出產業協同平台共建、營商服務提質、產業園區品牌賦能、產業鏈提能級服務、銀發產業園區創新服務“五大協同行動”,從政策上聚焦產業園區發展痛點,引導社會組織在政策傳導、資源對接、品牌塑造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與此同時,成都市民政局持續推進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清理專項行動,通過減免、降低、規范收費及爭取幫扶政策,切實提升企業“獲得感”。
“現在協會主動降費,還幫我們對接政策資源,真正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溫度。”成都某制造類企業負責人表示。
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成都市民政局已扶持90個社會組織項目,配套資金1600萬元,減輕企業負擔超4000萬元,惠及企業7625家。一場由社會組織深度參與的產業變革,正在成都澎湃展開。
“我們不直接做招商,但通過服務增強園區粘性,降低企業流失率,這本身就是對‘滿園’的實質支撐。”成都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秘書長胡勝全強調,該協會嚴格篩選會員單位,確保每一項服務都具備專業孵化能力。
事實上,成都市民政局此次五大行動推出的系列政策遠不止於“減負”,更在於“賦能”。早在2023年3月,成都市民政局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百家社會組織助力產業建圈強鏈”專項行動,搭建起社會組織與產業發展的對接平台,助力成都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立園滿園”不僅是空間集聚,更是生態協同。成都市民政局創新建立“登記管理機關+行業管理部門+社會組織+鏈主企業”多元協同機制,從供給端系統梳理全市社會組織的行業分布、服務能力與資源稟賦,構建起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賦能鏈圈”。
在成都電子科大的產業園內,一場由成都現代金融產業生態圈聯盟牽頭的“產業鏈金融對接會”正常態化進行。成都現代金融產業生態圈聯盟整合銀行、保險、風投等資源,為園區企業提供“融資+融智”一體化服務。
“我們通過社會組織搭建平台,將特色金融要素與服務融入重點產業鏈,打通產業資本、持牌金融機構、優秀市場化機構及區域優質項目之間資源嵌入與綜合服務的瓶頸,實現金融機構、市場化機構與優質項目精准匹配。”成都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其中,成都市電子信息行業協會承辦“攜手長三角 共享新機遇”2025“成都⇌長三角”電子信息產業場景發布會,現場共發布187條機會信息,涉及金額超2000億元。
無獨有偶,成都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與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成都(高新)新興產業成果轉化基地,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十佳孵化載體,園區在孵企業超40家,成功培育5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和6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助力企業獲得超1500萬融資,達到數億元產值。
不難看出,這一機制的精髓在於“精准匹配”與“生態共建”,社會組織也不再是孤立的服務提供者,而是嵌入產業鏈的“連接器”。
“我們每場活動主題都基於前期深度調研,確保‘一園一策’‘一鏈一策’。”成都市社會組織促進會會長蘇非介紹,2024年以來,該協會已在成都高新區、青羊區、雙流區等重點園區舉辦“會客廳”及產業鏈對接活動40場,直接服務企業超400家次,間接覆蓋超800家次。
此外,該協會還建立“企業需求清單”機制,累計收集訴求722項,並形成“對接—反饋—優化”閉環管理機制,確保服務落地見效。
“社會組織最了解行業痛點,也最能凝聚共識。”成都市銀發經濟產業聯盟負責人表示,“民政部門搭建機制,我們來落地執行,真正實現了‘政社協同、產社融合’。”
數據顯示,在創新方面,成都市民政局推動社會組織設立各級研發中心9個,參與制定10余項國家、省市級行業標准及團體標准,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8個,孵化新業態企業7家,舉辦產業對接及會展活動95場,引進高層次人才69人,培訓產業鏈人才2560人次。
走進成都市溫江區銀發私域電商產業園,直播間裡銀發主播熱情推介本地農特產品,后台數據分析屏實時跳動。6月26日,一場名為“銀齡智鏈﹒聚勢共生”的專題調研活動在此啟幕。成都市民政局聯合養老、電商、物流等10余家社會組織,實地調研銀發經濟新業態,並發布《成都市銀發經濟類市本級社會組織資源清單》,為“銀發+產業”融合提供“資源地圖”。
這是成都市民政局搭建“社會組織+園區+企業”全周期服務平台的生動縮影。目前,成都已在智能制造、銀發經濟、低空經濟、文旅融合等領域的10個重點產業園區設立公共服務平台,提供信息發布、人才招聘、供需對接、技術共享、品牌推廣等一站式服務。
今年9月,成都民政局在彭州舉辦的“益社共筑 產才共興”專場活動,匯聚社會組織、職業院校與園區企業,現場簽訂人才培養與項目孵化協議12項,推動“產才融合”落地見效。
“我們正推動社會組織從‘活動型’向‘功能型’轉變。”成都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特別是在銀發經濟領域,社會組織具備專業服務力、資源整合力和品牌影響力,是構建‘政策—產業—服務—科技—人才’生態體系的關鍵一環。”
從政策設計到機制創新,從平台搭建到生態營造,成都市民政局正以系統化、專業化、品牌化的路徑,推動社會組織深度融入“立園滿園”戰略。在新質生產力加速培育的今天,社會組織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為成都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房金)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