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PHONE
363050.com发布时间:2025-10-25 07:07:43 点击量:
渝超,重庆城市足球联赛,渝超赛程,渝超直播,渝超积分榜,渝超球队/渝超(重庆城市足球联赛)为重庆足球迷带来最新赛程、比分、积分榜、球队信息及直播入口,精彩赛事一网打尽。当下,内江市东兴区,紫皮大蒜秋播收官、“永福生姜”采收正酣,内江飞龙米业精品粮油项目待试产、“迈赫精酿”即将投产,服务外包产业园再添新签约企业,处处勃勃生机。
今年以来,内江市东兴区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全力拼经济、搞建设,农业丰产、工业提速、服务业壮大,经济持续向好、稳中有进。当前,全区正聚焦“冲刺四季度”,坚决打赢全年目标攻坚战。
田家紫皮大蒜是东兴区特色农产品,更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以蒜汁黏稠、蒜味辛辣、品质优良、耐储存的特点广受市场认可,不仅深得本地消费者青睐,还远销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份,成为餐桌上的“抢手货”,为“甜城味”区域品牌增色添彩。
眼下,东兴区田家镇火花村1500余亩紫皮大蒜已完成播种,部分早播大蒜已冒出新芽,成片绿色蒜苗长势喜人。
作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紫皮大蒜不仅鼓了村民“钱袋子”,更成为激活田家镇乡村发展动能、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田家镇充分发挥地理、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扩大紫皮大蒜种植规模,推动“小蒜头”发展成“大产业”,助力村民稳定增收。目前,田家镇紫皮大蒜种植面积超1万亩,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
在永福镇,东兴区另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永福生姜”,也迎来采收旺季。在永福镇鲤鱼塘村,连片生姜郁郁葱葱、长势旺盛,种植户曹修江带领工人忙着采收,田间地头满是生姜的辛香。
“今年我在这里种了20亩,靠着好水土和精细管护,亩产在6000斤以上,现在订单很多,根本不愁卖!”曹修江难掩笑意。
而在镇快递中心,依托电商平台,“永福生姜”打通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快车道”,销售半径不断扩大。“一场直播常有300人观看,最多一次能卖出2000斤。”镇快递中心工作人员杨秀芬介绍,今年以来,仅通过电商渠道,永福生姜销量已达约10万斤。
如今,“永福生姜”已从零散种植迈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新阶段。2025年,永福镇生姜种植面积约2200亩,预估总产量3500吨、总产值突破4000万元。这颗带着地域特色的生姜,既是农户手中的“增收金疙瘩”,也为永福镇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除特色种植外,东兴区畜牧产业同样稳中向好。2025年,全区计划出栏肉牛0.8334万头、建设肉牛规模场47个;计划出栏肉羊13.3796万只、建设肉羊规模场70个。截至9月底,肉牛出栏0.4537万头,完成年度目标的54.44%,肉牛规模场建成48个,超额完成目标2.1%;肉羊出栏5.5482万只,完成年度目标的41.47%,肉羊规模场建成70个,100%完成年度目标。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兴则经济兴。抓住工业发展,就抓住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与“动力源”。进入第四季度,东兴区工业领域热潮不减,项目建设提速、企业入驻同步,一派蓬勃发展景象。
日前,走进东兴区田家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江东兴区食品加工集中区(一期)项目现场,工人们正抢抓工期推进建设,处处是繁忙身影。
据介绍,该项目总占地220亩、总投资9亿元,涵盖A、B、C、D4个地块及3条城市支路、7处环境边坡,聚焦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饮料、休闲食品等核心板块,将建设标准厂房、倒班公寓、综合楼及园区配套道路等设施。
项目建成后,可推动东兴区食品产业形成集约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预计实现年工业产值8亿元、税收4000万元,带动1000余人就业。
目前,园区已有5家企业签约入园。其中,A地块内江飞龙米业精品粮油生产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10月底试生产;D地块迈赫精酿年产5万吨精酿啤酒项目,厂房与设备安装基本完成,生啤产线已投产,熟啤产线月底投料生产。
目光转向东兴经开区,新材料制造企业同样开足马力赶订单。在内江融通高科先进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类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从投料、预混到干燥喷雾、高温烧结,再到粉碎、筛分与除磁,每一道工序都紧张有序、精准高效。
凭借充电效率高、安全性能好、成本优势突出等核心竞争力,该企业产品成功配套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头部企业,在储能及二线%以上市场份额,站稳行业重要地位。
而不远处的新增规上企业晶华新材料,则聚焦胶粘新材料领域深耕细作。其产品凭借环保、高强度等优势,广泛覆盖电子、汽车等行业,在西南地区建立起稳定的客户群体,成为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依托食品加工业、新材料制造业等工业经济重点产业,东兴区正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5年1-9月,东兴区工业经济交出亮眼答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4.4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20.1亿元,同比增长33.0%,食品加工产业产值12.1亿元,同比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排位全市第二。
进入四季度,东兴区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再传捷报——四川三千万传媒、绿水科技、双耳文化传媒正式签约落户,就服务外包产业项目与东兴区达成战略合作。
“我们选择东兴,不仅看中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政策支持,更被这里高效务实的营商环境和蓬勃向上的发展氛围所吸引。”四川三千万传媒负责人周恩表示。
据介绍,该企业将依托短视频制作、网红孵化、品牌营销等成熟经验,在东兴区打造西南地区新媒体内容生产与分发基地,并在万达文旅城周边建设直播基地。“我们设有8000平方米海外直播基地,可为企业出海赋能,视频剪辑业务也覆盖海外,服务多个国际平台。”周恩补充道。
新签约的绿水科技,聚焦绿色低碳技术与数字化服务融合创新,重点布局智慧农业、数据运维等新兴业务;双耳文化传媒则深耕音频内容制作与IP孵化,致力于打造西部有声经济新高地。3家企业的入驻,既为东兴区服务外包产业注入新鲜血液,更进一步完善了“内容生产—技术支撑—平台运营”的全产业链生态。
今年以来,东兴区始终将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聚焦数字内容、文化创意、信息技术服务、新媒体运营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开展靶向招商。通过“走出去”对接资源与“请进来”洽谈合作相结合,主动链接成渝地区优质产业资源,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优质企业纷纷“用脚投票”,选择扎根东兴。
截至目前,东兴区服务外包企业总数已达66家,其中包含阿里巴巴、抖音集团、韵达速递、知道创宇等18家世界500强及行业百强企业,业务覆盖客服服务、内容审核、AI直播、数据处理、离岸外包、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从业人员近万人。66家企业的集聚,不仅是数量的跃升,更成为东兴区服务外包产业从“产业追随者”迈向“区域领跑者”的生动注脚。
今年1-9月全区服务外包产业实现产值30.5亿元、同比增长29.8%,税收7400万元、同比增长26%,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正值四季度冲刺关键期,东兴区将锚定全年目标不松劲,加速攻坚、加压奋进,全力完成年度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东兴新篇章。(谭琦琪)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